成果完成人:
唐志晗、李熠、杨光耀、王淑珍、游咏、黄靓、陈哲、桂庆军、任妹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南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成果简介:
成果针对学生临床技能系统性学习和整体性养成不足、临床技能教学师资整体实力和教学能力不足、临床技能训练和自主性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围绕临床技能教学目标整体性、内容系统性、方法多元性、环境交互性和团队卓越性,将“文医融汇、德术融通、跨科融合”理念贯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平台改革建设方案全过程。
实现了临床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创新构建“一体、两翼、四模块”的临床技能课程集群,创新应用“情景融入、人文渗透、兴趣激发”的临床技能教学方法,创新建立 “覆盖全程、分段递进”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在国内首次构建了“文医融汇、德术融通、跨科融合”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确保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五年不断线,实现知识进阶、技能精进和素质提升。
实现了临床技能教学组织生态创新。破除学科边界和学校边界,联合15校临床技能教育教学骨干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临床技能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以更灵活、更便捷的教学运行生态系统赋能临床技能教研教改和师资培训,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支持,催生教学运行和改革活力,实现了临床技能教学组织生态创新。
实现了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创新。打造了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G+临床胜任力互动教学生态系统国家试点等5类10个国家级临床技能教学平台,以“真”情景、实场景、多资源充分满足医学人文、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的融合培养,实现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创新。
专家评价该成果在临床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师资队伍、资源平台等方面改革成效突出,已走在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前列,做出了典型示范,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融”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学生临床技能学习主动,效果明显。(1)在2014年-201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3个成果完成单位毕业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平均通过率均超过93%,平均总通过率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分别排名前1%、6%、18%。(2)在10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成果完成单位获总决赛特等奖6次(占全国获奖总次数1/4)、一等奖6次;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2项;3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选手。(3)在近两年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数据中显示,南华大学医学生病史采集、临床思维、诊断和处理、自主学习等基本能力增值比例达到94%;沟通意识、医德、考虑病患利益、团队精神、批判性精神等职业素养增值比例达到95%。新冠疫情期间近2000名医学生主动请战,在当地社区和医院志愿参加疫情防控,体现了责任与担当。
临床技能师资乐教敬业,成绩斐然。(1)“临床技能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获评国家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临床技能学教学团队获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一批优秀教师获评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高校优秀实训教师、省高校教学奉献奖,在全国及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2人次。(2)建成临床技能类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省一流课程6门次;主编出版临床技能类教材9种,其中完成单位联合编写4种,获评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湖南省优秀教材等荣誉;研发的《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软件》《西医临床思维训练系统软件》等先后获评国家、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奖一、二等奖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
临床技能教学平台虚实互补,智能优质。(1)建成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5G+临床胜任力互动教学生态系统”国家试点;搭建了临床技能教学智能化互动反馈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包括智能化在线虚拟仿真操作训练项目20余个、临床技能教学视频1000余个,心肺听诊音频素材100多个,医学影像学素材7000余幅、临床技能相关试题5000多道。(2)建成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以及湖南省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
成果在南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3个成果完成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含五年制及八年制)学生中应用,直接受益学生约10万余人。同时成果相关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所医学院校推广应用,培养了大批临床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做出了切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