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核而生、因铀而立,六十余载,几经调整、几经更名,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以“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为指引,坚守铀矿报国的初心使命,致力于资源环境与安全类核特色一流拔尖人才培养,为国防科技、核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南华力量。
一、精神领航,铸魂育人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学生要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对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和战略需求,资源环境与安全类核特色人才需求更加突出“强军首责”的责任担当和“创新驱动”的时代特征。学院6个本科专业中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5个,服务国防科技核工业的“红色基因”特征鲜明、“红色资源”内涵丰富,铸魂育人的载体多元、资源丰富。
学院始终坚持将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发挥行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作用,坚持以核工业精神和铀矿冶精神铸魂育人。基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三个融合,“学生、教师、校友、行业代表”四方联动,“入学、培养、毕业”三段同抓,构建了“课程同向、三个带动”的思政育人模式,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家国情怀贵在传承,有情怀的老师培养有情怀的学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师先行,学院教授丁德馨被誉为“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他始终瞄准铀矿采冶领域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辛勤耕耘、诲人不倦,不但长期与强直性脊柱炎顽强搏斗,尤其在双髋关节手术和突发脑中风两次大的病患后,依然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被南华师生评价为“名如其人,德艺双馨,是立德树人的典范”。近年来,在丁德馨等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徐守龙老师获湖南省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张楚旋老师的教学设计成功入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学院入选省“十大”育人示范案例2个。
学院通过建设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铀矿采冶“红色故事汇”等,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通过选树专业教师“中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拓荒牛”丁德馨、行业典型“中国铀业功勋人物”王西文、张克俭、贺守中,举办铀矿冶科技文化节等立体式宣传教育活动,助推“大思政”新格局的形成,有效激发了学生“事业担当、创新奉献”的情怀追求。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成为国防工业、核工业和地矿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了“长江学者”孙海涛、“中核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张青林、“中核集团青年科技创新菁英人才”陈梅芳、中国铀业“青年地矿英才”孙刚友等一大批行业精英。
长江学者孙海涛 中核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张青林 中核集团青年科技创新菁英人才陈梅芳
二、金师金课,打造金专
一流课程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金钥匙,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学校聚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院基于专业特色和行业共性,结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建设路径上培育与引进并重,培养与激励上科研与教学并重,考核评价上品行与能力并重,建立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选送教师到国内外访学交流、培训进修和到企业、科研院所工程或科研实践。在被誉为“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丁德馨等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建设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培育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等国家级、部省级各类人才20余人次,获得湖南省教学能手、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全国高校专业讲课大赛等教学奖励称号及获奖10余项。
学院鼓励院领导参与联系专业系室教研教改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学院教师近五年承担的教研课题40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4篇,主编参编的教材共4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学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坚持OBE理念,推动了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近占到全校通过专业认证(评估)专业总数的1/3。
三、科教融合,创新发展
一流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教育最核心的特征,工科专业一流拔尖人才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升级版,学院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之一,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建设科研、教学平台,大学生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平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抓实学生创新实践的指导,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搭建“双创工作坊”、举办“金点子大赛”,以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为载体,对学生创新实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为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近五年来我学院学生所进行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安全学科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均取得优秀的成绩,其中在全国四大赛事中均完成了校级突破。近五年国家级竞赛获奖9项,省部级竞赛获奖180余项。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近五年本科生发表的科研论文 |
序号 |
论文题目 |
期刊 |
本科生 作者 |
发表 年份 |
1 |
A new CoFe1.9Li0.1O4 spinel oxide cathode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杨璇 |
2022 |
2 |
Gluing Ba0.5Sr0.5Co0.8Fe0.2O3-delta with Co3O4 as a cathode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SCIENCE CHINA-MATERIALS |
杨璇 |
2023 |
3 |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La2NiO4+x cathode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with Zn-doping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杨璇 |
2022 |
4 |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for cathode materials of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 mini-review |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
陶芷若 |
2021 |
5 |
In-situ exsolution of PrO2_(x) nanoparticles boost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Pr0.5Sr0.5MnO3-d cathode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
周睿 |
2023 |
6 |
Attempted preparation of La0.5Ba0.5MnO3- (delta) leading to an in-situ formation of manganate nanocomposites as a cathode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
周睿 |
2023 |
7 |
Light-driven simultaneous water purification and green energy production by photocatalytic fuel cel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倪佳华 |
2023 |
8 |
Modifying Mn-based R-P phase cathode properties for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马雷 |
2023 |
9 |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in a novel Cu7S4/peroxydisulfate system via heterogeneous Cu(III) formation: Performance, mechanism and toxicity evaluation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贺谢平 |
2023 |
10 |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Feasible Mechanism of ErOx-Boosted MnOx-Modified Biochars Derived from Sewage Sludge and Rice Straw for Formaldehyde Elimination: In Situ DRIFTS and DFT |
CATALYSTS |
王嘉杰 |
2023 |
11 |
Radon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ed soil layer for uranium milltailings pond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梁铠淇 |
2022 |
12 |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o the airbomeradioactive materials diffusion under nonmal operation |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
杨嵘涛 |
2022 |
13 |
lmmobilization of uranium tailings by phosphoric acid-basedgeopolymer with optimiz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Chemistry |
赵天吉 |
2022 |
14 |
铀尾矿库氡析出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辐射防护 |
梁铠淇 |
2023 |
15 |
基于核磁共振和分形理论的含铀泥砂岩渗透率预测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
铀矿地质 |
张利飞 |
2022 |
16 |
低渗砂岩型铀矿液态CO_2相变致裂增透高效开采新模式 |
金属矿山 |
骆桂君 |
2021 |
17 |
生活垃圾填埋气中甲烷短期产生时空变化规律探究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
郝鑫瑞 |
2020 |
18 |
预制裂隙红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 |
中国矿业 |
陈道龙 |
2019 |
19 |
柚皮基活性炭的微波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吕翔 |
2021 |
20 |
槟榔渣活性炭对废水中铀(Ⅵ)的吸附实验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曹炎森 |
2019 |
21 |
油茶壳基活性炭的微波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程之宽 |
2019 |
22 |
含孔洞岩石在静应力下的循环冲击试验研究 |
黄金科学技术 |
单启伟 |
2020 |
23 |
循环冲击荷载下含孔洞岩石损伤特性与能量耗散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罗鑫尧 |
2020 |
24 |
某金属矿尾砂三轴压缩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彭珍 |
2021 |
28 |
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 |
景称心 |
2020 |
四、产教协同,筑基育人
核特色资源环境与安全类一流拔尖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以“工程卓越、创新拔尖”为特征的一流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统筹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建立“成果融入、条件支撑、项目支持、机制引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模式,实现“科—产—教”三位一体深度融合。
学院建设了湖南有色黄沙坪矿业公司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还在衡阳、郴州、长沙、广东、广西等地依次建立了近4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求。实习指导老师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校外聘请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学生通过梯度开放的实习体验、实践训练,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05地质队挂牌
水电八局挂牌
苏商集团挂牌
五、三全育人,全面发展
学院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学院建立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朋辈力量、企业导师联动机制,多方位指导学生学业。坚持抓人生规划导学风、抓严格管理树学风、抓同伴示范正学风、抓学科竞赛扬学风“四个抓手”,树立良好学风。实行优秀学长领航,配备班助,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学业预警及帮扶制度,生生携手、师生携手、家校携手,积极开展有效地指导与帮扶。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6大模块进行构建。“绿色安心屋”特色成长辅导室是学院三全育人的特色品牌之一,10年来累计开展个辅万余例,团辅千余次,形成了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学业积极进取、心理辅导初现成效、创新创业有新提升、就业更加多样化等可喜变化。
一流人才培养永远在路上,学院将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引领,继续坚守“铀矿报国”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强力驱动,培养核特色资源环境与安全类一流拔尖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第二届师生羽毛球友谊赛 三下乡乡村调查
教育关爱与乡村振兴活动 高山书记指导成长辅导室建设
成长辅导室开展团辅活动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福利院值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