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特邀中核集团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中核集团科技委委员和科技带头人张积运教授莅临南华大学,在红湘校区医研楼103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深度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国内外放射性勘查计量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此次学术报告会由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姜志胜主持,教务部、学工部、研工部/研究生院等部门联合主办,首批智能计量微专业班30名学生、任课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及相关学院学生代表参加。
姜志胜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计量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部署和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南华大学扎实推进计量学院建设,形成了学校-政府-企业多元联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服务三维推进的格局,取得阶段性成效。姜志胜指出,智能计量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放射性勘查计量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南华大学作为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其计量学科建设与国防需求紧密相连。此次特邀放射性勘查计量领域权威专家张积运教授分享学术经验,旨在进一步践行南华大学智能计量学院的筹建背景与使命,加强南华大学与国防科工局、中核集团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好地为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报告会上,张积运教授详细介绍了放射性计量的发展历程,深度剖析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差异,重点介绍了其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环境监测中的现实意义和前沿成果,系统梳理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与挑战。他指出,随着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处理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放射性计量技术已成为保障核工业安全、推动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张教授多次强调“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计量测试技术已经向人工智能、实时、在线、动态、远程控制测量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

在提问互动环节,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清良教授就科研项目难点与张积运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极其浓厚。张教授指出,21世纪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我们需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国际上计量学尤其是电离辐射计量学发展的新动向,推动放射性勘查计量的发展,使我国的放射性勘查计量达到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姜志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讲座深化了师生对放射性勘查计量领域的认知,进一步激发了南华大学在服务国家核能战略、推动国防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南华大学将继续发挥“核特色”优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最后,姜志胜指出,南华大学计量学院将依托学校核学科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放射性计量技术与核能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为国家“双碳”目标与核能安全发展贡献南华力量。
